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最新政策

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发布时间:2021-06-23 01:10:37  作者:admin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集聚资源,通过精准掌握高校就业“基本盘”,全面提升人岗配备“精准度”,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全方位、全程化”等努力,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总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部门积极集聚社会各界资源,保障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各高校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精准掌握学校就业“基本盘”,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全面提升人岗配备“精准度”。

  广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实现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全方位、全程化”的主要力量,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用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同学们打开求职思路,用专业规划为同学们寻找发展路径,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同学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贴心细致的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全面保障

  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

  3月中旬,江苏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百校千场万岗”就业促进行动启动仪式在河海大学举行,江苏“服务发展促就业”2021届毕业生投身国家战略专场招聘会同时启动。

“在毕业生总量压力、全球疫情持续、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三大因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胡建平介绍,“今年就业也有利好,一是经济稳步回升注入新活力,二是地方引才热潮催生新机遇,三是创新驱动激发新引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江苏经济加快恢复,将为今年毕业生释放大量岗位需求。”

据介绍,此次就业促进行动的招聘活动主题丰富,其中包含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和重大工程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新兴领域就业的“服务发展促就业”系列专场;有与相关省级单位合作的“关爱重点群体就业”系列专场;有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留苏就业,联合省内13市共同举办的“就业创业在江苏”系列专场。根据该中心面向毕业生搭建的智慧就业平台统计,今年以来共发布招聘岗位数达96.4万个,同比上升49.7%。大力举办招聘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

据了解,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多部门密切合作,保障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精准对接

  全方位了解需求,全程化跟进指导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以“强信心 暖人心 守初心 感恩奋进促就业”为题,介绍了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党委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工作“一盘棋”思想。学校发挥校友、班主任、专业老师等多方力量拓展就业渠道,挖掘就业资源,确保学校抓就业主体不缺位、责任不缺失、担当不掉队。同时,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精准掌握学校就业“基本盘”,分专业、分区域、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全面提升人岗配备“精准度”。依托“24365”“国聘行动”等信息平台,开展网上宣讲会、网上双选会、网上签约等“云服务”,确保渠道畅通、校企联通和信息互通。

  同时,学校积极打造“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针对毕业生就业各环节进行全程化跟进指导,实现低中高无缝衔接、简易难层层跃升。秉承“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用人单位招贤纳才、有利于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就业工作理念,建立“前置性”就业帮扶和“延伸性”就业服务机制,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求职困难、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尽早开展前置性、针对性、个性化帮扶。

  加强引导

  让青春光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2020年6月,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大学、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共同推出“你好,大学生!”融媒体思政栏目,每周五晚直播。为助力大学生就业,栏目专门开设“就业直通车”,用生动鲜活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引导、就业技巧传导、就业政策解读。

  作为该栏目的发起人,已任专职辅导员8年多的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说:“学生需要的,就是我们努力提供的。”“你好,大学生!”已连续两年开展基层就业的专题直播,邀请了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支教团的年轻人来分享他们的基层工作故事。在收看直播后,就有云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报名了西部计划,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在各地、各高校、广大辅导员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江苏海洋大学2016届毕业生王海洋就是其中一员。

  2009年12月,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中他敢于吃苦、勇于奉献,成为连队尖子兵,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2016年7月,王海洋在复员返校完成大专、本科阶段的学业后,恰逢江苏高校内开展大学生专招工作。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再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藏贡献力量,从事精准扶贫工作,成为吞巴镇扶贫工作的排头兵。之后他又因为表现优异,被抽调到尼木县,负责开展健康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统筹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在充分调研吞巴藏香产业后,王海洋动员远在家乡的女友来到西藏自主创业,经营一家藏香药材店。他将与自己结对的建档立卡户达珍吸纳到该店实现了转移就业,每年为其增收2万余元。

  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王海洋鼓励女友尝试开起了网店。销量迅速增长,小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两名年轻人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组织电商培训,培养更多的本地电商从业人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构建现代藏香产业体系,让更多制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对年轻人踌躇满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我们任重而道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王海洋一样,全国还有许许多多的高校毕业生,踊跃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干事创业,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记者 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